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1945年:接收之乱
百号人,大家闹哄哄一阵乱吵,最后也没有理出一个头绪。受到蒋委员长亲自委任的靳云鹏知道自己身份虽高,但远不如各路小鬼们跟重庆方面的关系亲密,无奈之下,只好宣布不开张了。

    沪京津的乱象,是接收大战中的一个缩影,其他省会及中小城市的混乱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杭州,居然先后出现了28个“市党部”,有几个竟是汪系官员“就地反正”的,最具讽刺性的是任职汪系浙江省省长的丁默村,他曾经长期出任南京政府特务首脑,捕杀过很多国民党特工,此时居然也一转身成了军事委员会特派的“浙江军事专员”,加入到了接收的火热事业中。曾经当过军统局少将总务处长的沈醉在回忆录中记下了一首流传很广的“接收民谣”:“河里飘来的,不如地里滚来的;地里滚来的,不如天上飞来的;天上飞来的,不如地下钻出来的;地下钻出来的,又不如坐着不动的。”沈醉注释说,“所谓坐着不动的,指摇身一变的汉奸,自劫自收比什么都快。”

    情况实在是太混乱了,蒋介石只好改变直接向各地委派接收代表的办法,让行政院副院长、经济部部长翁文灏马上拿出了一个新的接收法令来。翁带着一群专家漏夜研究,总算制订出了一套“接收大法”,中央成立“党政接收计划委员会”,对工矿事业、财政金融机构的接收以及资产处理进行了规定,根据办法,金融资产由财政部、四大国有银行、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负责接收,工矿企业则归经济部、交通部、农林部、粮食部、军政部、联勤司令部、海军司令部等单位分工负责。有意思的是,根据蒋介石的亲自规划,这个“党政接收计划委员会”挂在陆军总部下面,于是,党务人员、政务人员与军人混杂一堂,谁也不服谁,翁院长辛苦拟出来的“大法”很难被严格地执行下来。

    早在9月14日,《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发表社评《收复失土不要失去人心》,文章警告说:“我们现在不但去收复失土,而且去抚慰受创的心……收复失土,接收敌伪所攫取的财产,迎接我们受苦的同胞,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起,登之衽席,这是抗战的一项任务,既庄严,又神圣。肮脏的手,漆黑的心,都请远远离开,不要污染这一庄严神圣的任务。”为此他提出,“我们希望政府派至收复区的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操守。洁己奉公,是当前第一官箴。”可惜,这些忠言都成过耳之风。到9月27日,王芸生再撰社评说:“京沪的情况兴奋极了,也乱极了。在热哄哄、乱嚷嚷中,这二十几天时间,几乎把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有早已埋伏在那里的,也有由后方去的,只要人人有来头,就人人捷手先抢。一部汽车有几十个人抢,一所房子有许多机关争;而长长的铁路,大大的矿场,却很少人过问。”王芸生以他一贯尖利的笔调写道,“可怜收复区同胞,他们盼到天亮,望见了祖国的旌旗,他们喜极如狂,但睡了几夜觉之后,发觉他们多已破家荡产。”他的这篇社评有一个十分震撼的标题:《莫失尽人心》。

    这种情形,连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人士也看不下去了,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将一首《重庆客》的七绝悄悄抄给蒋介石,其中一句是“谁知汉室中兴业,流语民间是劫收。”蒋只好第三次更改接收办法,他采纳宋子文的意见,在行政院内成立“行政院收复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除了有关军事系统的接收由陆军总部主持外,其他接收工作统归于这个委员会。

    在短短两个多月里,中央连续三次变更接收办法,朝令夕改,可见当时的匆忙和手忙脚乱。而日后的事实是,各地军人的劫收从来没有受到有效的限制,混乱一直在持续中。

    后世流传了很多类似沈醉、陈布雷收集的“接收民谣”,譬如:“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躲在后方装孙子,下了飞机变兔子,市上一转变骡子”、“等了八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简介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目录 > 第十九章 1945年:接收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