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浙商之一:湖商
敢于创新的经营理念,走出的这一步成就了湖商的成功。
鸦片战争以前,生丝的出口要经过广州13个洋行,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了,而从湖州到上海的路程非常短,运费特别低。我们统计了一下,当时的运费只占整个货物价格的0.2%,所以生丝价格大幅下跌了35%,因此生丝在质地好的基础上,又有了地利的优势,使得它的销路猛地往上涨。而且当时英国对华的贸易报告里面说,当时生丝最大的出产地就是嘉兴府、湖州府,湖州的生丝产量是最大的,而且从上海转运的湖州生丝比例高达55%。可是太平军也打到湖州了,湖州商人趁此机会逃到上海,做丝买办。湖州商人顺应这个机会反而更发达了。到了1876年,上海共有做丝的公司大概75家,其中有62家是湖州人开的。
三、湖商的巅峰时刻
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上海新报》,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所有热门事物。
那时候报纸上每天都有关于辑里湖丝的报价,丝的价格也像今天的股票一样,随着市场行情而不断变化,就连在遥远的伦敦都有一个湖丝交易所。由于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又掌握着辑里蚕丝的货源,湖商们瞬间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成了当年上海滩的成云人物。
那么一夜暴富的湖州商人,是如何利用手中的商业资本的呢?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患呢?
1876年前后,是湖州商人达到顶点的时刻。大家知道他们有多有钱吗?湖州商人在这个时刻就有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用动物的形体来表示他们的财富,四头大象,八头牛跟七十二只狗。财富超过100万两的就是象,50?100万两的叫牛,30?50万两的叫狗。其中最有钱的人叫刘镛,还有张氏家族、庞氏家族跟顾氏家族,四头大象。
我们来做个比较,当时最有钱的刘家有多有钱?他的资产是2000万两,那么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头象、八头牛、七十二只狗,加在一起财富超过8000万两。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预算是多少?7000万两,一群小小的湖州商人富可敌国。可是这些人再有钱,也比不上徽商有钱,乾隆时期的徽商江春同志捐出来的救灾款就是1120万两,这就和山西太谷曹家的财富差不多。你能捐出1〗20万两,可见你还有10倍或者百倍以上的钱。徽商当时捐的数目就和这个时代最有钱的人的家产差不多。这么巨大的财富,我想请问大家,你们认为你们所理解的湖州商人拿这些财富干什么去了?
你想想,一个从闭塞的环境出来的人,当他一旦有钱,他会干什么事?盐巴。你能相信吗?在清朝道光年间之后还在做盐,尽管在盐上赚了不少钱,但他们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以前僵化历史上孕育出来的思想,他们就想到这些。和徽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整个思维的僵化完全跳不出徽商的格局。那么谁来做盐巴呢?
第一个,我刚才讲的刘镛家做徽商的两淮盐,更僵化。还有,第二名的张家做什么盐?浙江盐场的盐。那大家说,在这个时刻,有没有人曾经想到说要把这种商业资本转化成产业资本呢?和国际接轨呢?没人想到。
另外,湖州商人在做盐的同时,还做典当和房地产,这个房地产特有意思,因为这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湖商的资本用途
当时湖商最大的投资就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房地产行业,大大小小的湖商纷纷在上海购置房产,这些房产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以刘家为例,仅仅刘家第四房就在上海出租房屋700多栋,房租收入达到了每月5万银元以上。
今天在高楼林立的上海,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精致幽雅的花园洋房,这些19世纪留下来的城市风景,有很多就曾经属于湖商。湖商们不约而同的也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