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六月,羽柴秀吉开始攻击鸟取城,成为日后脍炙人口的“兵粮战”典范。在攻城之前,秀吉先拟定周密的计划,以高价蒐购因幡的米谷,减少鸟取城内的兵粮。而且据说他还蓄意虐待附近的农民,迫使农民逃入城内,以便在笼城之际消耗城内的粮食。换句话说,秀吉的兵粮战不单是为了避免血战的策略,也是经过冷酷计算所展开的战事。
而筹画这些事前工作的地点,就是小一郎的出石城,高价蒐购米粮的经费则是出自生野的银山。
即使做了这种种安排,攻略鸟取城依然耗费了极长的时间。进入八月之后,羽柴阵营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有情报传来,说毛利、吉川和小早川即将率领大军前来救援鸟取城。据说信长接获这个消息后,曾表示毛利大军如果真的出现,他将亲自出马应战,似乎是想藉此诱出毛利家的主力,将之一网打尽。
明智光秀得知此事后焦急不已。万一山阴道的主将也被秀吉夺去,明智军团就失去了表现的战场。在平定了丹波和丹后之后,光秀便开始忙着治理自己的领地,同时进行辖下筒井顺庆的领国大和之地目普查工作,以致在攻略山阴道方面让秀吉拔得了头筹。光秀一向擅长管理内政,也是织田家中最用心统治领地的大名,但也因为缺乏能替他处理这些事务的幕僚,遂耗费了他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焦躁的光秀立刻命手下的大名细川藤孝准备出兵,同时主动向信长请命,希望能率军攻打因幡。据说光秀甚至对信长说:
“区区鸟取小城,何劳主公您亲自出马,交给臣下等人就行了。”
信长一心想重演长筱会战般辉煌风光的主力对决战,听到这番话反而觉得不痛快。
后来不知为何缘故,毛利家的主力并未采取甚么行动,仅有少数的水师出现在因幡的凑川口。十月二十日以后,吉川元春的大军才开始出发,但却一直停留在伯耆的马山,不肯前进。看起来,这似乎只是表面上的敷衍行动,其实是打算见死不救。
毛利家为何如此慎重行事,至今仍是一个谜,可能是没有把握和信长率领的大军决一死战吧。或许此时毛利家已经有意和织田家妥协,甚至不惜割让部分领地。如果真是如此,面对这样的敌人,羽柴秀吉的确是幸运已极。
这暂且表过不提。十月二十五日,明智光秀根本还没有机会上场,鸟取城便已失守,羽柴家因为攻下此城的表现,而取得了攻略山阴道的权利。
可是秀吉依然不满足,立刻将矛头转向淡路,十一月间便攻下了岩屋、由良等城邑,并命仙石秀久留驻于此,使明智光秀的处境更加恶劣。
与此同时,在四国方面,自土佐兴起的长宗我部元亲攻打阿波,进入赞岐,大军势如破竹,即将前进到伊予。阿波的三好和赞岐的十河不堪抵御,恳求信长介入。
织田信长曾为了和势力伸入畿内的三好众作战,而与长宗我部缔结同盟。当时是由明智光秀居中协调,并且和长宗家结成了远房姻亲。所以,此时长宗我部也理所当然地透过光秀批评三好等人的不是,恳请信长不要介入。相对地,三好、十河等人则拜托在淡路拥有据点的羽柴秀吉前来说项——或许应该说是深谙四国情势的秀吉积极和他们接触,使他们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结果,四国的对立也变成织田家中羽柴对抗明智的疏通之战。不过,到了这个时期,信长当然不希望长宗我部继续强大下去。信长以天下布武为目标,看到任何强大势力都不会坐视不管,因此理所当然地倾向三好等人,表示要制裁长宗我部。运气欠佳的光秀,又再一次颜面尽失。
天正七年以后,羽柴秀吉和明智光秀的运气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不过,这并不是织田信长讨厌光秀所造成的,而是光秀在外交、内政或人际关系上过分执着的性格,加上时运不济所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