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禅师论语禅解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禅解】
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禅解】
见有心外之约乐,便不可久处长处,可见不仁之人,无地可容其身矣。“安仁”,则“约”“乐”皆安;“利仁”,则“约”、“乐”皆利,何等快活受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禅解】
无好、无恶,故能好、能恶。无好、无恶,性量也。能好、能恶,性具也。仁,性体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禅解】
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禅解】
此章皆诫训之辞,若处非道之富贵,去非道之贫贱,便是“去仁”,便不名为君子。若要真正成个君子,名实相称,须是“终食之间”不违,“造次”“颠沛”不违。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禅解】
“恶不仁者”,用个“其为仁矣”四字,便是一串的工夫。
卓吾云:“无以尚之”,“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正是用力力足处。“盖有之矣”,谓世界尔许大,岂无一日用力者,奈我未之见耳。望之之辞,“好仁者”就是惭,“恶不仁者”就是愧。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禅解】
此法眼也,亦慈心也。世人但于仁中求过耳,孰肯于过中求仁哉!然惟过可以观仁:小人有过,则必文之;仁人有过,必不自掩,故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禅解】
不闻道者,如何死得!若知死不可免,如何不急求“闻道”。若知“朝闻”可以“夕死”,便知道是竖穷横遍,不是死了便断灭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禅解】
当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参看,便见圣贤学脉。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禅解】
“义之与比”,正所谓时措之宜,却须从“格物”、“慎独”来。若欲比义,便成“适”、“莫”,义来比我,方见“无适”、“莫处。”
比义,则为义所用;义比,则能用义。比义,则同告子之义外,便成袭取;义比,则同孟子之集义,便是性善。当与赵州使得十二时,《坛经》悟时转法华并参。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禅解】
见德者,不见有土;见土者,不见有德。见法者,不见有惠,见惠者,不见有法。此皆独喻于怀,不可以告人者,譬如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禅解】
卓吾云:何利之有。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禅解】
能以礼让,不但用得礼,亦为得国。不能以礼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