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赵匡胤还特别带上了定力院的住持守能和尚。李神祐等内侍自然也随行。所以,赵匡胤这一行,有男有女,有文臣有武将,还有和尚,有内侍,倒确实像是一个踏春的队伍。
有了韩令坤在荥阳的大军和石守信、高怀德坐镇汴京,赵匡胤心中有了底。经历了扬州之险,赵匡胤这次不再冒险,尽管他与近身的扈从和侍卫都是微服出行,但是一切保卫工作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去往洛阳的路上,赵匡胤令五百衣甲鲜明的禁军骑兵在前面远远开道,在后面半里之外,则用了五百禁军殿后。
“又回来了!”赵匡胤望着远处洛阳城楼被蓝色天空勾勒出来的轮廓自言自语道。
赵匡胤盯着远方看了一会儿,微微低下头。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像如同碎片,在他脑海里闪了闪。小时候在洛阳夹马营的日子,他之前几乎早已经淡忘,可是,此时它们却以碎片的方式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中飞了出来。这些回忆的碎片令他感到有些心酸。他想在心里面将那些碎片拼成完整的图画,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用。他知道,那些自己很小的时候的生活画卷是再也不可能复原了。如今,他只记得父亲为了让他们躲避战乱,将他们安置到了距离洛阳几十里地的一个村子里。那个村子最终也没有躲过悲惨的命运。少年时代留给他的最美好记忆,除了同自己兄弟的嬉戏,就是与阿琨姑娘两小无猜的耳鬓厮磨。可是,他的美好的少年生活,他的阿琨,都被战争夺走了。他在马背上扭头看了看旁边的兄弟,有那么一瞬间,他看到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的脸。可是,就在他想要对那个从未改变模样的年少的兄弟说些什么的时候,那个年少的兄弟突然消失了。他看到的是一张略带困惑的、皱着眉的脸。他顿时清醒过来,意识到年少的时光流逝了,再也回不来了。
想到这些,赵匡胤感到一股愤怒之情在心底升了起来。他呼喝了两声,策马往前飞奔起来。
“陛下,太快了!小心!”楚昭辅双腿用力一夹身下的枣红马,紧紧跟了上去。吕馀庆见皇帝纵马飞驰,心中一紧,也慌忙抽了马儿一鞭,追赶而去。其他几位随行官员也是慌慌忙忙催马前行。
赵匡胤心中惆怅,不顾楚昭辅的呼喊,双脚用力蹬着马镫,手中将马缰绳松开抖了几抖,任由着胯下的枣红马往前驰骋。
吏部尚书张昭坐在书房里的胡床上,抚着花白的胡须,手中拿着一封信,眼睛盯着信笺,双眉紧锁。他正为一件事情犯难呢。
写那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致仕后长居洛阳的司空柴守礼。
“这可如何是好?这柴老儿致仕多年,偏偏这个时候关心起了朝政,来向老夫打听朝中大臣的情况。郑王已经移居洛阳,这柴老儿明知守着个火药桶,还给老夫写信,不知是何居心。这要是让陛下知道了,老夫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啊!”张昭拿着那封信,心里暗暗叫苦。
张昭的胡床前,放着一张长几。长几上放着一个青瓷茶壶,几个茶盏,其中一个茶盏中斟满了茶水。可是,那杯茶摆在那里,从冒着氤氲,一直摆到发凉,张昭一口都没有喝。他是没有心情喝茶了。
张昭正发呆时,一个老仆在书房门口探身道:“大人,刘熙古大人求见!”
“哦?快快,快快请进来!”
张昭与刘熙古相善,平日来往颇多。刘熙古曾是赵匡胤任宋州节度使时的节度判官,赵匡胤即位后,招刘熙古为左谏议大夫。张昭自然是知道刘熙古与当今皇帝的这层关系的,因此一听刘熙古来访,心中一喜,急匆匆想见到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张尚书,别来无恙啊!”刘熙古一进书房门,便大声地与张昭寒暄。
“熙古老弟,你来得正是时候哦!”张昭迎上几步,拽着刘熙古的衣袖,拉他在胡床上坐下。
刘熙古看着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