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运筹帷幄,淮海大战一触即发
    毛泽东:“蒋介石败局已定!”

    在离中原千里之外的一个小村子,北京西南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毛泽东在日夜思考着中原战局。

    至11月初,人民解放军秋季攻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济南战役歼敌10万人,辽沈战役歼敌47.2万人,并解放了东北全境,使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下降到290万人,北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集团正被压缩在几个主要城市,南线西北战场的胡宗南集团被挤到关中一隅,中原战场的刘峙、白崇禧两个集团共93万人被孤立在徐州、武汉及其周围。刘峙集团辖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孙元良(第16兵团)等4个兵团,以及第1、第3、第4、第9等4个绥靖区部队,以徐州为中心相互靠拢,企图固守徐州、控制陇海路商丘、海州段和津浦南段,屏障南京。白崇禧集团辖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宋希濂(第14兵团)等3个兵团及第5、第13、第16等3个绥靖区部队,控制平汉南段,扼武汉、信阳、襄樊,屏障华南。

    敌人各个集团不仅不能构成完整战线,而且已经陷入被动挨打、面临覆没的境地。

    这几天,毛泽东总是睡不安稳。东北战场大局已定,他本该放松几日了。但是,迫在眉睫的淮海战役使他夜不能寐。那里的情况比东北战场复杂。淮海战役是在蒋介石的家门口较量,敌人的抵抗会更加顽强,后勤保障、兵力支援也极为便利。而这一仗成败,将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进程。

    桌子上放着两份电报,都是粟裕发来的。一份报告说淮海战役已准备就绪,整个战役希望能由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对此,毛泽东已经代表军委答复,同意了粟裕的要求。另一份电报是粟裕和谭震林就部队的兵力部署和攻击时间提出的具体意见。

    毛泽东坐到刚从石家庄运来的旧式沙发上,把电报和地图摊在腿上。他的脑海里翻滚着徐淮大地的战争风云。他反复思索着关于首歼黄百韬的战略决策。这极其重要的一步会被蒋介石及其参谋部识破吗?万一黄百韬缩回徐州,战略态势又将出现什么变化?

    他不停地抽烟,一口接着一口……

    现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迫在眉睫,东北野战军即将入关,怎样才不会惊跑北平、天津一带60余万国民党华北军队呢?

    屋外熟悉的脚步声惊动了沉思中的毛泽东。是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以及叶剑英等作战指挥部的同志来了。

    一个至关整个战局的军事会议在西柏坡简陋的农舍里严肃、紧张地进行着……

    毛泽东用他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看就这么定了。十几年前,蒋介石在中原赢了各路军阀诸侯,今天,一定会在中原输给共产党人,输给人民。我立即写电文,电令粟、谭(即谭震林),并告刘、陈、邓,要求他们于11月7日或8日的晚间,在各处同时发起攻击,给敌人造成淮海战场处处是解放军主力的假象,使他们各怀惶恐,不敢互相支援,以利于解放军乘机迅速割歼黄百韬。”

    11月14日,毛泽东挥动如椽大笔,书就《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满怀信心地指出:“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一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同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原野战军立即东出徐蚌。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二野全战事简介 >二野全战事目录 > 第十一章 运筹帷幄,淮海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