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1914-1945年的艺术 1
,1900-1977)。而对卡蒂埃布烈松(ier-Bresson,1908-)来说,他的摄影新闻(po-journalism)也同样欠下超现实主义的恩情。

    总的来看,这一切均是高级艺术的前卫革命,是其发扬光大的极至。这场革命,描绘的对象乃是世界的崩溃,而早在这个世界真正粉碎之前,它就已经出现。在这个变动的时代里,这场艺术革命共有三件事值得注意:前卫艺术成为既定文化的一部分,至少被吸收入日常生活的脉络之中。尤有甚者,它竟高度地政治化了,其性质之强烈,比起革命年代以来世界任何高级艺术更甚。然而我们却也不可忘记,在整个这段时期里,它却始终隔离于大众的趣味之外,即使连西方群众也不例外——虽然它已日复一日侵入平常的生活领域,只是众人犹未觉其程度之深罢了。当时,接受它的人数,当然比1914年前的极少数为多,超现实主义却仍不是被多数人真正喜爱、并自觉欣赏的艺术形式。

    然而,虽说前卫艺术已成为既定文化的中心部分,却不意味它已取代了古典和流行艺术的地位。它的角色,乃是一种补足,并有证据作用,足以证明当代对于文化事务也有严肃的兴趣。其实当时国际歌剧舞台上演出的剧目,与帝国时代大同小异,依然是19世纪60年代初期出生的作曲家的天下,如德国的理查·施特劳斯(Ricrauss)、意大利的马斯卡尼(Mascagni),或更早者如意大利的普西尼(Puccini)和莱翁卡瓦洛(Leoncavallo)、捷克的雅那切克(Janacek)等。以上诸人,均属“现代派”外围。广义而言,至今犹然。

    不过歌剧的传统搭档——芭蕾,却改头换面,在伟大的俄国歌剧制作人佳吉列夫(Sergei Diagie)作曲,科克托(Jean Cocteau)作词,法国的阿波里耐(Guillaume Apollinaire)写作节目单——由立体派人士如法国画家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所作的装饰设计;由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ey)、法拉(de Falla)、米约(Mil ImpressionistExion)原本备受庸俗大众鄙夷;斯特拉文斯基所到之地,莫不引起骚动非议。正如现代画派大展于1913年在纽约军械库展览会(Armory Simer,1925)

    佳吉列夫的芭蕾,不过是促使前卫艺术流传的媒介之一。而前卫本身,也面貌多端,因国而异。当时的巴黎,虽然继续垄断着精英文化,并有1918年后美国自我流放文人和艺术家的涌入,愈发强化其领导地位——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Scorr Fitzgerald)一代——但是传播于西方世界的前卫艺术,却不只一支,因为旧世界不再拥有统一的高级艺术。在欧洲,巴黎正与莫斯科-柏林轴心袭来的风格对抗,一直到斯大林和希特勒的胜利,沉默或解散了俄德两国的前卫人士为止。而前哈布斯堡和奥斯曼两大帝国的残余,也各走其艺术之路,在它们那无人在乎、也无人愿意有系统认真译介的语言障碍之下,与外界长期隔离,直到30年代反法西斯人士向外流亡为止。至于大西洋的两岸,西班牙语系的诗作虽然繁荣,却对国际毫无冲击,到1936-1939年间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这束繁花才得以向外界显露。甚至连最不受语言阻隔的艺术——形象与声音——其国际性的取向也不及一般以为之盛,只要将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h)或法国的普朗克在国内外的声名比较一下就可知道。英国教育界的艺术爱好者,甚至对两战之间巴黎派(Ecole de Paris)名气较小的人物都耳熟能详,可是对德国最重要的表现主义大家,如诺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极端的年代简介 >极端的年代目录 > 第六章 1914-1945年的艺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