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6章 渡江作战的部署
集团,使其不敢增援,以利于中原、华东野战军渡江和夺取南京、上海等地。

    2月9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召开会议,具体讨论了渡江作战的有关问题,并于当日将讨论结果电告中央军委,建议渡江作战的时间“以在三月半出动,三月底开始渡江作战为最好”,因为那时国民党内部矛盾尚未解决,在军事部署上,尚在守沿江南岸和宁、沪、杭诸点,或将主力撤至浙赣路沿线两策之间徘徊,这时渡江较为有利。在季节上,4月初雨少长江水小,更便于作战。虽然准备工作较仓促,但只要前后方加紧努力,当可成行。如推迟到4月出动,4月底5月初渡江,虽然准备工作方面略较充分,但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有更多准备,特别在季节上,已届春雨桃汛时间,渡江作战困难增多。如提早在3月初出动,3月中旬过江,虽在政治、季节诸方面更有利,但许多必要的准备工作都来不及。

    并建议,东北野战军即以3个军约20万人迅速南下,于3月底进至武汉附近牵制白崇禧集团,保障中野、华野的行动。

    2月11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同意你们三月半出动,三月底开始渡江作战的计划,望你们按此时间准备一切”。为加强渡江作战的组织指挥和接管江南,中央军委还决定:“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陈赓四同志参加华东局为委员”,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华东局和总前委均直属中央。”12日,中央军委又致电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并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华东局、中原局、华北局;“为配合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三月半出动,三月底渡江之行动,决定林罗先出两个军约十二万人左右,于三月二十日以前到达郾城、信阳间地区,于三月底夺信阳、武胜关,四月十五日以前夺取花园、孝感地区,迫近汉口,休整待命,钳制白崇禧部不敢向南京增援,以利刘陈邓夺取南京。为执行上述任务,该两军应于二月十八日以前完成出发准备,二月十九日由平津线出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第四野战军领导人决定:由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率第40、第43军和炮兵第1团、后勤部第2分部及2个工兵营共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先行南下,执行牵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3月20日,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了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的任务:是协同桐柏、江汉、鄂豫三军区力量牵制白崇禧部,使白部不能向东增援,妨碍第二、第三野战军之渡江。为此,先遣兵团受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一切依刘邓意旨行动。

    3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3月17日和19日,中央军委分别电示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领导人:国共谈判决定于4月1日开始,大约在4月5日以前即可判明谈判有无希望,第二、第三野战军可以在4月6日左右实行夺取江北岸国民党军据点之作战,“于四月十日渡江,向着湖口、芜湖、南京、镇江、上海之线及其以南地区国民党军六十个师举行攻击”,迫使对方或者签订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协定,或者破裂和谈担负继续战争的责任。并规定,总前委的电台须昼夜密切联络,不使稍有间断。第三野战军领导人在接到中央军委上述电报后,于3月19日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如4月6日发起攻占江北各据点,需4~5日才能完成任务,然后又需一周时间疏开港口,将内河船只拖至长江出口处。因此,建议正式渡江作战,延至16日为宜,3月20日2时,中央军委复电指出,可提前于4月2日开始攻占国民党军江北岸据点,4月5日或6日完成此项任务,再以一周时间开辟港口,布置船只,4月13日或14日开始渡江,这样对谈判有利。3月26日,陈毅、邓小平、谭震林致电中央军委,认为4月13日正是阴历16日,月光通宵,我军渡江作战无法隐蔽,不能求得战役战术上的突然性。因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南京: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南京: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06章 渡江作战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