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遇一带的好消息。我曾数度遭遇杨熊,但终因力量悬殊,不得不避其锋芒。如今,沛公大军已至,正是战胜杨熊的大好时机,于是我把这一想法禀告了韩王成,谁知韩王却——”
刘邦问:“韩王怎么说?”
张良道:“沛公不是外人,我就说了吧。他说:‘沛公与杨熊都是比我们强大得多的队伍,二强相争,不论谁败都对我们有利,都是减少了一个威胁我们的人;不论谁胜都对我们不利,因为都是增添了一个想控制我们的人。所以,我们最好避开他们,躲得远远的,让他们打去,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嘛!’”
刘邦轻蔑地一笑:“没事,我不在意。”
张良说:“我很难过。没想到我竭尽全力扶持起来的这位韩王,如此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当时心都凉了半截,这就是我苦苦追求的君王吗?但是我还是耐着性子劝说道:‘如今六国复起各有强弱,能由弱变强的,绝不是避开一切争斗能够保住自己的。不看准时机壮大自己和消灭对手,只能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侏儒,注定一辈子受人欺侮,而最终被人吞没。’”
刘邦说:“然后呢?”
张良道:“然后我就派人把韩王护送到离战场较远的县城去暂避一时。自己与何肩率领着全部人马倾巢出动,直扑白马,闻杨熊已去曲遇,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曲遇城郊的荒野上。得报说杨熊大军正被您打败,于是我便当机立断,带兵从杨熊后侧杀入,一鼓作气,趁敌人还未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杀得他措手不及。”
刘邦道:“韩王的确令人失望,但是,我还是要帮他。趁着杨熊败守荥阳的时机,助韩王成先收复被秦军攻战的县城,再图荥阳。”
张良说:“沛公,您这样的胸襟,真是非一般英雄所有。”
刘邦道:“我这么做有我的考虑。先入关中者为王一事你知道吗?”
张良说:“我听说了。我考虑再三,若项羽先进入关中,沛公就只有居于下风。如果沛公是个甘居下风的人还好说,但您根本就不是那种肯任人摆布的人。如此一来,日后必将形成您与项羽抗争的局面。为了和项羽战争,沛公必须首先建立拥有雄厚实力的地盘。为此就要提前下手,将关中的要害之地、关中的财富,还有关中的士兵,统统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些就是我内心的盘算。”
刘邦说:“哦?好啊,子房,这就是我喜欢你的原因。你总是考虑到长远的未来,提前采取措施做出周密安排,一步一步地打下基础,做到防患于未然。当下我该如何做呢?”
张良道:“恕我直言,靠您一个人的本事,实在是成不了大事。在中原的北部,有一个叫司马卯的主将带领着一支单独部队,是由流民和逃兵组成的军队,不知他是出于何种考虑,竟然显露出要南下直奔关中的势头。”
刘邦问:“司马卯?”
张良说:“当下,毫无实权的怀王说的那句‘先入关者为王’的话,恰恰触动了起兵反秦的各路将领心灵深处的欲望。流民军都以秦为共同敌人,基本上是通力合作的。都对怀王表现出尊重之意,将其视为各路反叛军的代表。即使司马卯向关中进军,沛公也不能将其称为异己,还必须为友军的灵活机动而高兴,然而,一旦司马卯进入关中,您就将无法昭告于天下。听到这消息,我想,还是去辅佐沛公吧。说起来……还是沛公的打法不对。”
刘邦问:“该如何?”
张良道:“应先挥师往北,夺回韩地,控制颍川。”
攻下颍川后,刘邦与张良迎接韩王成。韩王成大摇大摆地来了。
刘邦和张良行大礼迎接,韩王成说:“沛公,免礼吧。干得不错呀,没想到这么快就替本王夺回了十多座城邑。以前寡人小瞧了你。放心,见了怀王,我会替你美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