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辛丑条约》的经济后果
市崩盘之前就已经停滞不前。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随后向欧洲传导,成为压倒德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德国被迫放弃金本位,马克剧烈贬值,德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崩溃。值得称道的是,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还建议可以由美国向欧洲出借一笔重建贷款,可惜没有被采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施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凡尔赛和约》的教训和接受了20多年前凯恩斯的建议。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及欧洲所造成的影响作了准确预测,显示出经济学的强大预言力量,为经济学成为“显学”作出了贡献。

    中国的债务危机

    在《辛丑条约》签订108年后的今天,我做一回“事后诸葛亮”,检验一下《辛丑条约》的经济后果。我发现,《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后果和《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经济后果在宏观经济角度上看是一致的:战胜国都是不顾战败国已经出现的经常性账户赤字,强加上远远超过偿付能力的战争赔款,导致长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使战败国经济陷入债务危机之中。但中国与德国所不同的是,当时中国经济比德国经济落后得多。中国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在债务危机下,进入了赤贫的生活状态。而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人均收入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应当高于《凡尔赛和约》给德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为了详细分析《辛丑条约》的经济后果,必须先讨论《马关条约》对清政府财政带来的巨大冲击。《马关条约》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后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代表为李鸿章,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3000万两为清朝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比1893年日本一年财政收入的3倍还多。

    为偿付对日巨额赔款,1895~1898年清政府举借了“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三大笔外债,合计库平银3.5亿余两白银,为战前所借外债总数的6.6倍。由表2-4可知,在1901年前,清政府总的财政收入是8820万两白银,而财政支出是10112万两白银,支付外债本金和利息就达2400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田税(地丁钱粮)的收入。根据“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三大笔外债结构推算,本金是848万两白银,利息是1324万两白银,共2172万两白银。可以推断,1901年清政府财政支付外债本金和利息的2400万两白银中有2172万两白银是《马关条约》的赔款造成的。1901年,清政府财政赤字达1300万两白银左右。《马关条约》的赔款使清政府陷入财政赤字,给日本则带来大量财政盈余,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扩军备战。据说,1896年,日本用第一笔赔款,5600万两白银加强陆军,13900万两白银加强海军,另有一部分用于修建朝鲜铁路,一部分用于占领中国台湾地区。

    1901年9月7日签署的《辛丑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代表中国方面签署《辛丑条约》的是庆亲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代表列强签署《辛丑条约》的是各国驻中国大使。《辛丑条约》最关键的内容是关于战败赔款的第6款。该条款是这样规定的,“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4.5亿两白银,分三十九年付清,每年利息为四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赔款总额约合当时的3.33亿美元。赔款年息为4厘(4%),分39年还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二节 《辛丑条约》的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