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洋出了一只虎
小站练兵之初,袁世凯是请腐昌为他推荐军事骨干的,庸昌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中推荐了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梁华殿四个人。梁在一次夜行军中溺水淹死了,袁世凯手下只剩下王、冯、段三个人。现在,王士珍为工兵学堂总办兼工兵统带,冯国璋为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段祺瑞为炮兵学堂总办兼炮兵统带。学堂都是随营设立的,基本上是边练兵边培养亲信。袁世凯的势力越扩越大,骨干人员也越来越多,后来又从武备学堂中招收了段芝贵、吴长纯、徐邦杰、何宗莲、赵国贤、马龙标、王英楷、杨荣泰、曹锟、王占元、陈光远、卢永祥、田中玉、张怀芝、陆建章、孟恩远、雷震春等。这些人,有的是封建文人,有的是科场中失意客,有的是乡村无赖。之外,还有清政府调送的淮军中部份带兵的人,如姜桂题、夏章酉、张勋、倪嗣冲、赵倜等。袁世凯从山东调任直隶总督之后,立即在保定成立了督练公所,成为他在直隶训练新兵的机构、北洋骨干中资格最老的三大员便另有重任: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冯国璋为教练处总务,王士珍为直隶全省操防营务处督理。由于袁世凯还兼着北洋大臣,他就索兴把这支军队改为“北洋新军”。
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曾请德国军官观操。那个德国人见王、段、冯三将指挥有方,便用马鞭子指着他们说:“你们不愧为杰出的将才!”洋大人发了话,他们便自封为“北洋三杰”了。后来军中一步一步把三杰形象化了,他们以王士珍是“三杰”第一名,为龙首,他在政治舞台上,又是个时隐时现的人物,所以称为龙;段祺瑞性暴如虎,又在山东立了大功,有虎将之称,故称虎;而冯国璋体型有些狗头狗脑,故称他为狗。“北洋三杰”便形成了王龙、段虎、冯狗之称。
段祺瑞在北洋将领中,是极少数在德国镀过金的人,当时德国是世界上陆军最强的国家。因此,段祺瑞处处显示着自己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是,段祺瑞随袁世凯到了保定之后,却碰到一件十分不称心的事——
一天,袁世凯把他叫到总督府,关起门来,二人秘密地磋商起大事。袁世凯说:“现在,国中的形势还算平稳的,国际上也没有多大事变。和平岁月,正是咱们练兵扩军的时候。有个形势,不知你看到了没有?”
袁世凯常常是这样,把自己想的东西隐而不发,启发属下说出。而属下说不出时,他再引导启发。段祺瑞摸清了他这个人脾气,也养成了一种对策:能捉摸透的,便顺着竿儿爬,说得袁世凯连连点头,心花怒放;捉摸不透的,便说一点似是而非的见解,诱导袁世凯说明A。这一次,就是他没有捉摸透袁世凯“脉络”的时候,所以,他不无尴尬地笑笑,说:“对于国家大形势,祺瑞一直是孤陋寡闻,再加上祺瑞思绪不敏,自然是大人看得深远。祺瑞只能聆听大人高见,不敢在大人面前信日乱说。”
又是脱身之计,又是高帽。袁世凯自然喜在心头,乐在脸上,他轻轻地晃着脑袋,说:“为了打破分省练兵兵额有限的束缚,我想奏请朝廷恩准,成立中央练兵处,举一位最有权势的皇族大臣来主持练兵。这样还有一个好处,皇族大臣主持练兵了,皇上也会放心。”段祺瑞豁然开朗:“袁大人这样想,既可扩大兵权,又不引起朝廷怀疑。一箭双雕,妙到极点!”忙说:“皇族大臣主持练兵了,袁大人务必要争取从旁协助,成为会办大臣。”
袁世凯会心地点点头,还是说:“那就要看朝廷能否恩准了?”段祺瑞说:“朝廷一定会恩准。凭大人治军之影响,此会办之职非大人莫属!”
“尽人事,听天命吧。”袁世凯说:“这就有许多随之而来的事情要办。我考虑,首先把咱们的北洋新军先充实扩大一下,奠定了基础。以后,对外说话也有个依靠。”
“大人打算怎么办?”段祺瑞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