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要为泰山显威风
仲秋,河北大平原显得有些萧疏了,白洋淀的荷花荡也只剩下一派残叶枯梗,田野里的稼禾都进了村庄,大地茫茫一片。
几阵西风,气候也寒冷了。
村道上,几辆从湖泊洼淀里拖着芦苇的太平车,晃晃悠悠地朝村庄走去。没有喊牛声和鞭子响,赶车汉仿佛就是想享受这份悠闲。
新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段祺瑞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由防地保定匆匆朝天津城走去;他身后随着几名护卫的士卒,也在扬鞭催马。
频繁的调任,段祺瑞的生活显得焦急不安,心情在动动荡荡中。在六镇任职,他的心却一直在三镇。那里才是他的根基,兵将都是他一手栽培的,他不能离开他们,他们也不能离开他。任何一个军阀都懂得:没有兵不行,兵越多越好;而必须是自己的兵,是亲兵,是父子兵更好。段祺瑞明白,六镇的兵源,虽有武卫右军的成份,但较多的还是南洋自强军。编练成镇之后,是由王士珍作首任统制的。王士珍也是北洋班底,“三杰’’之首,袁世凯应该对他放心的,为什么又要调职呢?段祺瑞了解王士珍,知道他对袁世凯忠心耿耿,但其人处世颇独到:不露锋瓦,不树敌,遇事从无疾言厉色,没有那种武将的威风。“难道就为这,他才不能作统制的吗?段祺瑞又想点头、又想摇头。
段祺瑞在总督衙门外下了马,独自走进去。袁世凯坐在一座小客厅等着他。
袁世凯情绪十分低沉,满面蒙霜,眼神都有些儿呆痴。段祺瑞进来的时候,他显得有点惊讶,好像段祺瑞不是他叫来的,而是段有急务要向他报告。“你来啦!?”袁世凯声音低沉。
段祺瑞点头应道:“知道大人有事找我,我匆匆赶来了。”“好,好。”袁世凯这才定定神。“我有事,有事。”
段祺瑞在他一旁坐下,聚精会神,等他训示。可是,袁世凯竞摇着头没头没脑地说:“我朝自咸、同以来,军队都是从地方先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情况你大约也清楚。最早的湘军,后来的淮军,都是这样。曾国藩曾大人、左宗棠左大人,还有你的贵老乡中堂李鸿章李大人,都曾主宰过军队……”
段祺瑞插话说:“正因为这几拉大人治军有方,这时的中国军队也显见得像一支军队,像一支强军。”
袁世凯冷冷一笑。“你哪里知道,祸也由此而起。”“祸?”段祺瑞不解。“什么祸?”
“他们都是汉人!”
段祺瑞心时一惊。“汉人怎么样?”
前事莫谈了。袁世凯说:“这几年,咱们注意了抓军队,还不是想为朝廷练编出一支能够强国的军队吗。这也有议异。”
“什么议异?”
我们到天津来还不到二年,有人就说咱们总督衙门是中国的‘第二政府了。你说可怕不可怕?”
这有什么可怕的?”段祺瑞说:“抓军队,光明磊落……”
“不那么简单。袁世凯说:“传言到了京城,就成了大问题。”咱们就不能采取点手段?”段祺瑞觉得手中有军队,军队的威力是巨大的,怕什么。“不行就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给谁?”袁世凯笑了。“八国联军?义和团?匪盗?他们都是有形的敌人,选择好目标,进攻就是了。这可不行,可畏的人言,又是飘渺无踪,吃了苦头,也不知吃在何方神仙手下?’,停了停,又说:“你大约还没有觉察到吧,朝中出现了一股力争君主立宪的潮流,满族亲贵认为是汉人要夺权。其实,要从汉人手中夺权的倒是满人。前儿我就听到传言,宫里谣传,说:‘汉人肥,满人危,这岂不是一个信号!”
“大人让我来,是不是……”段祺瑞仿佛明白了。
袁世凯竞狠狠地摇手。“这些事,无非是让你知道知道就算了,还用不着你去做什么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