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后顾之忧解除了
翻开厚厚的中国历史,卷卷册册,页页行行,句句字字,无不充满着争争战战,死死活活,兴兴灭灭,沉沉浮浮,你方唱罢我登台,分了合合了分。爱新觉罗氏的大清王朝,自太祖努尔哈赤初称后金于公元1616年起,到了光绪死(公元l909年),宣统帝接,这个经历了将近300年的王朝,早已老态龙钟,即将就木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基本上分为两大势力集团,而皇室皇族,成了一个躯壳。
在北方,袁世凯的兵权虽似被削弱了,其实,兵权依然在此人之手。袁世凯以北洋大臣身份在保定经过两年的编练新军,再加上各省督抚的常备、续备和巡警等军队,北洋系的军队光是六镇已有九万人,成了清王朝的主力武装。
袁世凯的羽毛丰满了,朝廷不得不另眼看待他,除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外,又授于他参预政务大臣、督办山海关内外铁路大臣、政务大臣、督办天津至镇江铁路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电政大臣和会办练兵大臣等8个大臣头衔。其声望之显赫、权倾内外,远远超过了当初红极一时的曾国藩和李鸿章。袁世凯势大了,朝中其他大臣感到不安、皇族尤为忌恨,就连御史王乃征也在奏折中骂他“爪牙布于肘腋”、“腹心置于朝列”、“党援置于枢要”、“欲举吏、户、兵、工四部之权一人总摄,群情骇异,谓疑于帝制自为,倚信至斯,可谓古无今有。”
袁世凯毕竟不是旗人,入不了清廷的“家族”,他只是爱新觉罗氏的一个卒子。树大招风,客大欺主,朝廷是对他不放心的。为时不久,也就是光绪死了之后,溥仪为嗣皇帝由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代行皇帝职权只有一个月,便发出了上谕:“袁世凯患有足疾,着即回籍养疴。”袁世凯下台了,他回到河南彰德。
在南方,广东省香山县人孙中山组织起革命党,闹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运动。
孙中山早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一度行医。l894年赴京上书李鸿章,主张革新政治,被李鸿章拒之门外。一怒之下,孙中山跑到了檀香山组织起兴中会,l900年联合广东的会党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他东渡日本,把他领导的兴中会和华兴会、光复会联合起来,组织了中国同盟会,他被推为总理,依然把“驱除鞑虏……”作为政治纲领,把清王朝当成主攻目标,决心推翻它,建立共和民国。
孙中山在南方领导的革命势力不断壮大,渐渐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个军队由南向北不断发起武装进攻。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举行了规模巨大的起义——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革命之烈火渐渐烧向北方,烧向全中国。
驻扎在江北清江浦的段祺瑞,耳聪目明,对于南北两地发生的波波折折,一清二楚。他先是惊慌,觉得袁世凯下野了,靠山失去,以后的日子不知会如何。武昌起事前,段祺瑞在清江还不到二年便被调回北京,去任第二军军统,另外还给他加了一个官衔:署湖广总督,会办那里的剿抚事宜。那时候,段祺瑞还是惶惶不安,生怕袁世凯之后,朝廷中会有人不放过他,他的处境会艰难。武昌起事之后,两湖吃紧了,段祺瑞的情绪反而兴奋起来——
段祺瑞明白:革命军武昌起义了,清政府要派兵讨伐。朝廷思来想去,除北洋军之外,再无兵可派;而x,tJL洋军能够指挥若定的,除袁世凯之外,也再无他人。段祺瑞预测到形势将迫使朝廷会重新起用袁世凯。
事实起了波折,朝廷没有起用袁世凯,而是派新任陆军大臣庙昌督师,以冯国璋为军统,开往武汉作战。段祺瑞又笑了:“腐昌,北洋武备学堂的老总办;冯华甫(冯国璋字华甫)军统……”段祺瑞估计这是用袁的前奏。
果然,腐昌率队到了湖北孝感,便走不动了。不是他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