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陈云:解毒中文 替天行道
那里接受,还渗进了中文里面。这套中文是帝国主义奴役的展示,是世界工厂的展示,而香港就是服务中心。

    梁:这种中文是很技术性、很机场和很累赘的,没有你刚才说的自然和天真。同样地,我们的英文也是这样,英国在全世界都有许多殖民地,从印度到千里达都出现了不少作家,可是香港就没有几个用英语写作的本土作家。

    陈:就像陶杰,香港出了一句经典的「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caused」,英国人只会在最慎重的道歉时,才说上这一句。但在香港,只是在街上建一个栏杆,你就会看到这句说话。在英国顶多会说「sorry we are working」,中文就更简单:「施工,不便请谅。」而这也是很难学习的,要经历一段很艰辛的学习过程才能学到「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这句话。

    梁:对,到现在我还是写不好香港式的公文。有时收到一些公文信,我不懂得怎样用他们的语言来回信。

    陈:我也不懂。

    梁:但你也当了好一阵子官啊。

    陈:那时我只写自己的中文。

    梁:其实你在新书里表达出来的感受,是否跟你做了几年官有关?

    陈:有点关系。我试过收到一些演讲辞、一些文稿,真的想当面撕烂它,掷在那个写手的面上。但我当然不可以这样做,只好将它改头换面,最后那些人还是不会改善,下次还是写那样的质素。

    梁:以你所知,那些官员是跟专间的单位学中文吗?

    陈:一是自学,二是有一个「法定语文事务部」定期印一些通告及模板给官员。这个「法定语文事务部」也是令人把火,因为在殖民地时代,它叫做「中文公事管理局」,这个名字十分谦虚,意指他们只管理公事上的中文。回归后改名为「法定语文事务部」,哗!你是翰林院吗?即使是翰林院和皇帝也不可以制定法定语文,因为语文是来自经史,只有史官勉强可以出声。但是,一个在公务员事务局之下的机构?凭什么?如果我掌权,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拆它招牌。只是改了名就好像很巴闭。这就是一般搞政治抗争和社会抗争的人经常忽略了的部份,其实它是一个很可怕的统治机器。

    梁:那时你当官,每日对着那些文字,你觉得使用那些文字的官员,他们怎样看待这些语言?

    陈:他们就当是一个Job,只是一个任务。因为那套语言,你可以前后加减都没问题,它的负截力好厉害。他们也不会觉得面红心跳,因为这样前后增减文字很方便,方便逐级交给上级去改,文字变成僭建的语言建筑,再把僭建的言言建筑整个推出去给社会,而社会又一下子听不明白,又需要有人去拆解,于是每人拿了一块,人人都不明白文字背后说什么,这其实也很后现代。

    【从官场归来的行者】

    梁:当年你即将离职的时候,我也访问过你。如今你离开官场多久了?

    陈:07年10月到现在,两年了。

    梁:有什么感觉?

    陈:我觉得什么病痛也没有了。以前常腰酸背痛,还有膝痛,常要练功,要去看推拿医生。但就是找不出原因,又不是很忙,还常常坐着。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焦虑和无聊吧。我当时觉得整个政府都很不对路,可是自己改变不了。我当时亲手出过一些「代局长名义」的信,然后他们在底下签名,他们明白我想说什么,明白我背后的文化使命是什么。有时大陆那边给了我们一封啰啰唆唆的信,我用比较规矩的「敬启者台鉴」来回复 (说到这个就悲哀了,如果在通告或者书信里面用敬启者,是会被说格式错误,被扣分的),他们也是照签照批。但其余官署内的事,仍是很卜嚷人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简介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目录 > 陈云:解毒中文 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