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权:小吃总是旧时好
放也有讲究。喝一杯咖啡,吃一件自家制蛋糕,你会觉得心情舒畅,可是香港不是这样。你不能在香港吃到很用心制作的东西,它们一般是甚么都卖,尽量包罗万有,因为怕蚀本。现在的茶餐厅就是这样,弄得好像酒楼一样。以前旺角那些不叫茶餐厅,叫冰室或是咖啡室,卖的是唐式西餐,不会有干炒牛河。他们卖的是杂扒、焗猪扒饭、三文治、多士之类,再厉害一点的会同时卖面包西饼。你看现在的茶餐厅,连烧鹅也有。我觉得它们是为了生存,于是尽可能提供很多很多选择给顾客。你一进来,就可解决你所有需要,吃鱼蛋粉又得,连和牛铁板餐也吃得到。但客人的选择其实愈来愈少,因为几乎每一家茶餐厅都是那个模样。你去看看他们的晚市套餐,都是梅菜蒸鲩鱼,都是一式一样的东西。懂得选择的人对自己有要求,可是要付得起钱。若经营独沽一味的餐厅,当老板的也要好好算一算能否生存,那是经营上的困难。
文:但为甚么香港客人的口味会这样的呢?老实说,大家也知道,如果一间餐厅甚么也有,也就甚么都不行啦。如果这是要为了适应市场,但为甚么客人又不介意呢?他们会跑进一家茶餐厅吃寿司吗?
家:他们没办法不妥协。不是顾客的要求,而是大环境令到食店变成这样。慢慢顾客就没甚么选择,如果他们想吃好一点,就要付出较高的价钱,而且好的东西也愈来愈少了。例如鸡蛋仔,你现在要炭烧的鸡蛋仔是椽木求鱼,因为已出现了电炉。没办法,炭烧没办法应付人潮,自己赚得少,那惟有改变。你可以说这是发展,但不一定是进步。你试试把含鸡蛋成分的食物用炭来烧,真的香很多很多,跟用电热烘焦的感觉很不一样。此外,香港饮食文化受大陆所影响、受西方影响,近十年特别受日本影响,不停在变。很可惜旧的东西丢得太快,就像中国般。
文:丢得太快跟经济有关吗?像我们常说现在香港的饮食做得不好,是因为租太贵了。
家:对,租太贵,又不容许以推车仔或街边档的形式出现。推车仔不用租,但一上铺就要捱贵租,租一贵就要想办法赚钱。来来去去都是吃一种罐头式的味道。我觉得现在澳门也在走这一条路线。
文:我常在计算,在香港吃东西很不划算,我付一百元,可能有六、七十元用了来交租,我们根本就在食租。换个话题,你小时候会煮饭吗?
家:哗,我们是需要煮饭的呀。我有六兄弟姐妹,我排行尾二。我喜欢跟着妈妈,常常都跟她去买餸,因为在家吃早餐是吃面包,去买餸就可吃粥、吃糯米饭。我最喜欢吃竹蔗茅根粥。我这几年写吃,开始回想起以前跟妈妈买餸的经验,才知道原来那时候很多东西入了脑。有一段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但原来这是我的一种knowledge。而且我小时候有机会赚到一点钱,因为那时要雕刻,要帮爸爸做工,又会去送货,我爸爸也会给我人工,送货又有贴士。小孩子有钱在身,当然就是吃,在街边吃。只要吃得多,你就会有比较,除非你本身对食物没有感觉,甚么也没有所谓啦。吃得多,就会想想为甚么会好吃,我会站在档前看人家怎么弄,小孩子没人理你。看得多,你就懂得分辨。例如为甚么这一档螺肉特别好吃,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加进了很多蒜头,因为我看着他放的嘛。当然,你要有生活,有思考,若然只是把食物吃下了便算,那便不会有所得着。
文:到你再大一点的时候,有没有看别人写的食经?
家:其实看写食的东西,最早是看《一本便利》出的。如果是认认真真看的饮食书籍,第一本应是林文月的《饮膳札记》。很有感觉,因为她不是写食,是写人,回忆当年在北平她父母做的种种食物,去怀缅在那个时间所发生的很多段感情。我因而开窍。虽然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故事,但这本书完全超越了那些故事。怎样写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