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索生老病死的深渊
临终时的言行举止的记述后,不禁感到:quot;死quot;,究竟是quot;悲quot;,还是quot;喜quot;呢?在人世间,总认为quot;死quot;是悲伤的,痛苦的。但若以quot;三世quot;的生命观来理解,可领会到日宽上人的教诲——沐浴着佛法之光的quot;死quot;,总是与quot;喜quot;相伴。唯有在十分满足的境地,一边欢唱quot;生命的凯歌quot;,一边迎接quot;庄严的死quot;的心的深处,才能显示出最富有价值的人生及其最终的乐章。
展现在心底深处的quot;九识quot;世界
——弗洛伊德①、荣格②和佛法的直智观
①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著有、《释梦》等。②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论文集》、《心理学型态》等。
关于人精神方面的自我意识的部分,很早以前已成为哲学领域的研究对象了。但据说,对人精神方面真正的探讨和研究,在西方始于十九世纪的弗洛伊德以后。
之后,根据深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意识不过是精神的表层部分,在其深处,潜藏着相当大一片无意识层。这可比作为浮在海中的冰山。具体说,潜在的无意识层,相当于冰山沉在海中的那部分;那浮在海上的,即可以看到的那部分,相当于表层的意识层。
因而,只有对潜藏在人的具体行动、思考、欲望深处的无意识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才能辨明人的精神,乃至生命的全貌。只要看一看这样的事实——科学上的伟大发现,伟大的艺术创造的光辉,均由比意识活动更深的quot;直观quot;所完成的事实,也会对无意识层领域的研究,寄予更大的希望吧。
过去的西方深层心理学,经过探讨和研究,大体上似乎发现三个层次。第一是上文将其比为quot;海中的冰山quot;的那个,quot;个人的无意识quot;层。这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本人发现的无意识层,其中潜藏着:为意识所遗忘的事物和受到压抑的心理上的内容。作为第二层,有索迪所提出的quot;家族的无意识层quot;;
在其深处有第三层,此层展现出一片荣格所提出的quot;集合的无意识层quot;,并提示:在quot;集合的无意识quot;中,积存着种族和民族,甚至包括人类最古的祖先的所有经验,它从根本上,与宇宙自身相联结。
在另一方面,先于弗洛伊德一千数百年前,佛教(唯识①学派),早以极其完整的体系探明了深层心理。这是多么惊人的洞察力啊。据此说,心,即识。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识、六识、七识、八识的方向深入扩展。它是一边把握识别事物的心的作用,一边力求接近生命的全体性。
①唯识——系指quot;唯识宗quot;。此宗也称quot;法相宗quot;。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出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瑜珈宗。因主张quot;万物唯识quot;而得名。
总的讲,所谓西洋心理学,是比较客观地分析心的结构、功能,甚至对人的感觉、感情、意识、记忆等心的领域,也进行了探讨。与此相反,也许可以说,佛法是始终主动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深处。
在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五识)和掌管、合并上述(五识)功能的第六识,以及在相当第六识的quot;意识quot;的底层,还有第七识quot;末那识quot;,第八识quot;阿赖耶识quot;。
笛卡儿①所提出的quot;考虑自我qu